四棵树乡

四棵树乡,隶属于南召县,地处南召县西南部,伏牛山东部南麓,王朵山前怀;东部与石门乡相邻,南部与卧龙区龙兴乡,西部与镇平县二龙乡接壤,北部与南河店镇白土岗镇相连,距南召县城27千米,区域总面积222.5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50年前,四棵树乡境域属南阳县

1951年,划归南召县属南河店区。

1955年,建三岔口、双庙中心乡。

1958年,成立四棵树公社。

1984年,由四棵树公社改为四棵树乡。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四棵树乡地处浅山丘陵区,西南高、东北低;境内主要山峰分布在西南部,有五朵山、大罗圈、定南县针、官帽垛等;最高山峰五朵山,海拔1507米。

气候

四棵树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在15.5℃左右,7月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约—5℃;年平均降量约9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约210天。

水文

四棵树乡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排路河、三岔口河;排路河发源西北部和平沟、北大河、五垛、大石窑和南部盆窑5个行政村,经青扛扒、大柳树、炉院、高峰庵、圪垯坡、四棵树、白草湾、瓦渣岭、雁门等村入南河店镇境;三岔口河发源于乡境内西南部白草垛、神仙崖、二郎船和东北部王营5个行政村,经麦仁店、黄土嘴村入卧龙区境。

自然灾害

四棵树乡有干旱、洪涝、虫害、大雪等自然灾害,涝灾威胁较大。

自然资源

四棵树乡境内已查明矿藏有8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碳酸钙、铅、铁、铜、锰、云母等,其中以大理石储量最大,约3亿立方米。2011年,四棵树乡有耕地22680亩,人均0.7亩;林地面积25万亩;柞坡182000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下辖四棵树、张才沟、华庄、黄土嘴、三岔口、王营、神仙崖、白草垛、二郎船、麦仁店、青扛扒、和平沟、大柳树、北大河、五垛、大石窑、炉院、高峰庵、子坪、圪垯坡、瓦渣岭、雁门、龙洞、白草湾、盆窑25个行政村,下设24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四棵树乡下辖2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四棵树街75号。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总人口有3315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45人,城镇化率4.7%;另有流动人口271人。总人口中,男性18051人,占54.4%;女性15105人,占45.6%;14岁以下6996人,占21.1%;15—64岁22540人,占68%;65岁以上3620人,占10.9%;以汉族为主,达28604人,占86.3%;有满、蒙古、回、苗、藏5个少数民族,共4552人,占13.7%,其中满族389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6%;蒙古族490人,占10.8%;回族158人,占3.5%。2011年,四棵树乡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5.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4人。

截至2017年末,四棵树乡常住人口为24937人。

截至2018年末,四棵树乡户籍人口为34380人。

截至2023年10月,全乡辖25个行政村,247个村民小组,8400余户3.4万人,以汉族居多,主要少数民族有满、回、蒙古族。

经济

综述

2007年,四棵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四棵树乡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7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县定增长14%目标的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00万元,同比增长40%,高于县定增长25%目标的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305.5万元,同比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同比增长12%,高于县定增长8%目标的4个百分点;人均储蓄余额1400元,同比增长1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以内。

四棵树乡已经形成石材加工、香菇种植、经济林开发、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2011年,四棵树乡财政总收入达750万元。

截至2018年末,四棵树乡有工业企业21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

农业

2011年,四棵树乡农业总产值7938万元。四棵树乡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四棵树乡生产粮食12580吨,人均379千克,其中小麦4500吨,水稻6800吨,玉米560吨。四棵树乡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等。四棵树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2011年,四棵树乡生猪饲养量35000头,年末存栏12000头;经济林杜仲木栏山茱萸为主,年产中药材120吨;食用菌以木耳、袋料香菇种植为主,年产木耳20吨,袋料香菇700吨;柞坡年放养蚕籽1500千克,年产柞茧75万千克,素有柞茧“万担乡”之称。

2013年,四棵树乡已发展袋栽香菇50万袋。

工业

四棵树乡已形成以大理石加工为龙头的工业体系。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有工业企业16家,建成工业园区2个;年产石材300万平方米、钙粉100万吨。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各类存款余额为9125万元,人均储蓄2750元。

旅游资源

五朵山旅游开发获得新突破。一是协调两个公司投资330多万元,完成了景区规划编制评审,完善了庙宇群及暴瀑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建设了公厕、金顶步道、围墙,索道基站,完成了景区公路扫尾工程。二是配合县宗教局完成了闵会长仙骨塔主体工程建设。三是乡政府协助五朵山旅游公司认真组织“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和“国际劳动节”、“十一”黄金周的推介促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五朵山景区的知名度,全年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实现“旅游名乡”战略奠定了基础。

文化

地名由来

四棵树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四棵树村而得名。

交通

四棵树乡有207国道横穿乡境南北,境内长17千米。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2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总里程达101.4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66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27所,在校生4258人,专任教师1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69人,专任教师5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小升初升学率98.7%,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化事业

1992年6月,四棵树乡建成无线转播塔,覆盖半径为6千米;1997年10月,开通有线电视。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有中心文化广场1处,综合文艺表演礼堂1座,农家书屋15个,年放映电影、文艺演出20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卫生院1家,分院1所,村医疗卫生室25个;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6张;专业卫生人员10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四棵树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56户,人数8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83户,人数1528人,年支出132万元,月人均7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46人,分散供养234人;农村医疗救助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34人。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四棵树乡有邮政、电信所各1个,宽带接入户256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联通网络信号已覆盖四棵树乡。

基础设施

我们围绕民计民生做文章,放眼工业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社会事业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了涉及8个村7.8公里的“村村通”建设工程。二是完成投资100万元涉及四个村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三是完成了投资30万元的王营村以工代赈项目。四是完成了投资30多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建工程。五是完成了惠及400户的甲烷建设工程。六是完成了投资30万元的财政所办公楼建设工程。七是完成了投资30万元的客运中心站建设工程。据统计全年共争取国家惠农政策资金7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四棵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划生育工作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以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线,全面贯彻“一法三规一条例”和计划生育工作“四大政策”,继续推行“幸福家庭行动”,使我乡计生工作跃入全县先进行列,全年共完成结扎226例,引流产56例,社会抚养费征收96万元,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乡的目标任务。

社会治安

1、警钟长鸣,始终如一地抓好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乡、村、企业、单位四位一体的监管长效机制。对各安全领域坚持常年排查整治,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来,四棵树乡以矿山安全整治为重点,对矿山企业进行了深入持续整治。一是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配合县资源整合办,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对非法开采、证照不全、有安全隐患的矿山企业,采取关停、整改、处罚等综合措施,依法打击。二是加强计量站管理,落实“三联单”制度,严查严打偷采偷运、非法生产、偷逃税款等行为。三是协调配合县有关职能部门,对关停的矿山,搞好调研规划、种树植草,恢复植被。四是及时清理整治景区道路障碍,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矿山整治工作队常年进驻矿区,看死盯牢,常抓不懈。2、铁起手腕,常年抓好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一是坚决打击滥砍乱伐、盗伐偷运林木现象,对四棵树乡林区山坡常年坚持排查清理,堵塞盗伐林业资源渠道。二是严厉打击非法偷运,四棵树乡设立三个林木检查站。三是规范菌类种植行为。四是在管护好林业资源的同时,搞好四旁植树和通道绿化建设。

3、群策群力,净化社会环境。四棵树乡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涉暴犯罪团伙,始终对各类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动员全社会排查检举社会治安案件线索,对欺行霸市、抢劫偷盗、敲诈勒索、聚众闹事等违法犯罪分子排线追踪,穷追不舍。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大局的稳定,为经济建设搭建了平台。同时,文化、广播、卫生、教育、统计、邮政、电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农村建设

一是特色经济专业村。紧紧围绕石材、旅游、菌类、畜牧、林蚕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创建特色经济专业村,在原有特色经济专业村15个的基础上,又打造了华庄、王营的香菇种植,神仙崖的花岗石开发等3个专业村。二是文明新村。在巩固提升盆窑、龙洞、雁门三个村的基础上,2007年特别创建提升了大石窑文明新村。该文明新村建设总投资额84万元,硬化主副道路2700米,安装太阳能20多台,改厕、改厨20户,粉刷墙壁1400余平方米,绿化草坪300平方米,沿河安装了900米花岗岩护栏,体育器材,健身器材,路灯等均已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立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要求,完善各项制度,对村务、政务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使农民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大石窑文明新村已被县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通过了市级验收。三是移民新村。按照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的原则,启动了总投资150万元的移民新村工程。

旅游

风景名胜

四棵树乡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朵山景区1处。四棵树乡其它景点有林场村的“定南针”山石,自动导向,相传曾为刘秀逃难引路;有龙洞村的“龙洞”,内设龙床、龙碑、神像;北顶北顶山上有祖师庙,相传为祖师爷修炼得道之所。

参考资料

四棵树乡乡情简介及发展成效.南召县人民政府.2023-12-05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1

四棵树乡-乡情介绍.南召县人民政府.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