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王府

孚王府(Prince Fu’s Mansion),又称“九爷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是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也是清代亲王府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孚王府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孚王府的前身是怡亲王新府。原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的王府在东单帅府园,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后,旧邸改为贤良寺,雍正为允祥的儿子弘晓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王府,也就是怡亲王新府。咸丰十一年(1861年)袭爵的第六代怡亲王载垣获罪后,王府被收回,同治三年(1864年),此府赐于爱新觉罗·旻宁第九子、孚郡王爱新觉罗·奕譓。后继续由其后人贝勒载澍、贝子爱新觉罗·溥伒居住。1917年,溥伒将孚王府售与张作霖部下杨宇霆,此后孚王府曾作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解放后由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分别占用。截至2016年1月22日,孚王府被占用,住了378户居民,已经成为典型的居民大杂院,亟待腾退保护。2025年7月14日上午,孚王府文物腾退项目正式启动签约。

孚王府内建筑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其中东西两路建筑使用院落组合,是办公生活用房;中路为礼仪空间,是王府的核心所在。南北中轴线将近300米,中路轴线自南而北依次建有南房(后改为街门)、府门、银安殿、后殿、正寝殿、后罩楼,轴线两侧建有附属建筑。

孚王府的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对于回望清代王府建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1979年8月,孚王府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孚王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历史沿革

孚王府的前身是怡亲王新府。原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的王府在东单帅府园,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后,旧邸改为贤良寺,允祥的儿子弘晓继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亲王,雍正为弘晓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也就是怡亲王新府。咸丰十一年(1861年)袭爵的第六代怡亲王载垣获罪后,王府被收回,同治三年(1864年),又将此府赐于爱新觉罗·旻宁第九子、孚郡王爱新觉罗·奕譓。奕譓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爵为孚亲王,因其排行第九,故此府又俗称“九爷府”,后继续由其后人贝勒载澍、贝子爱新觉罗·溥伒居住。

1917年,溥伒将孚王府售与张作霖部下杨宇霆,1930年,当时国立北平大学文理学院租借孚王府址来办学,改称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日伪时期,这里是日本人的“偕行社”,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特务机关 “励志社”北平市总部曾在此。解放后 ,1956年科学出版社迁此 ,后来迁走。孚王府最西侧一路,于1999年被建成朝内大街20号院三层住宅区,为社科院宿舍。东侧三路院落中的中路现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北京公司、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多家单位使用,两侧的两路院落主要为居住功能。府内中轴线上的主要殿房尚属完整,西路院添建房屋密集,原貌尽失;东路院原建残存无几。

2016年1月22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前局长孔繁峙向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老城重组应列出‘王府腾退保护’时间表”的提案。孔其后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孚王府被占用,住了378户居民,已经成为典型的居民大杂院,亟待腾退保护。2025年7月14日上午,孚王府文物腾退项目正式启动签约,项目涉及居民200余户,签约期为25天。

地理位置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府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孚王府南临朝内大街,北至东四三条,东接朝阳门北小街。外垣街门原开在北小街路西,故旧籍多载府在北小街。

建筑布局

总布局

孚王府内建筑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其中东西两路建筑使用院落组合,是办公生活用房;中路为礼仪空间,是王府的核心所在。南北中轴线将近300米,正中轴线上依次为正门五间,门前列石狮一对,门内用路直通正殿(银安殿);正殿面阔七间,正殿有有左右配楼各七间;再后为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均有东西配房;后罩楼七间。正门、殿、寝均为绿琉璃瓦顶、脊吻兽。西路为数进院落组合,是王府的的居住区;东路原为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人员住处。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院落,周围绿树成荫。整座王府布局规整严谨,壳宇起伏错落,且占地广阔,建筑体量也较大,是较典型的清代王府。

东路建筑临建情况较严重,中部保存有北房五间。后部有两进生院落保存较完整。此外,王府北部和中路多处保存有王府府墙和内宫墙,均为城砖糙砌,连檐通脊。西路保存有后部的四组四合院,原西路前方的内门和大门已无存。

南房(街门)

南房五间,民国时期中间三间改为街门,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明间及次间均安装红漆板门两扇,大门的内外铺设疆䃰儿坡道。

府门

府门五间,进深七檩,歇山顶,绿琉璃瓦屋面,檐下施以重昂五踩斗拱。额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室内绘升降龙天花。门前有石狮一对,故此院在王府中俗称狮子院。院内东西各设三开间阿斯门一座 ,院南有倒座房一 排,正中有殿房七间。

银安殿

银安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歇山顶,绿琉璃瓦屋面。檐下施以单翘重昂七踩斗拱。额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殿前建有宽大的青白石月台一座,台上方砖铺砌。银安殿月台南面有高甬道与大门相连。

翼楼

院落东西翼楼均为二层,面阔七间,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

后殿

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歇山顶,绿琉璃瓦屋面。檐下施以重昂五踩斗拱,额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天花绘贴金团龙井口天花。后殿的左右,各建有朵殿和转角房。

正寝殿

正寝殿(又称神殿)面阔七间,进深九檩,歇山顶,绿琉璃瓦屋面。檐下施以重昂五踩斗拱。额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金龙枋心,天花绘贴金团龙井口天花。殿前建有月台,月合的三面建垂带踏跺。正寝殿的东西两侧建有朵殿三间。

配殿

东西配殿面阔五间,硬山顶调大脊,绿琉璃瓦屋面。前出廊,檐下施以一斗三升斗拱,额枋绘旋子彩画。

后罩楼

后罩楼位于府邸中线最后,二层,面阔七间,硬山顶调大脊,简瓦屋面,额枋绘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后罩楼的东西两侧各建有转角房六间,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额枋绘墨线旋子彩画。后罩楼转角房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独立的庭院。

价值意义

虽历经变迁,但孚王府的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对于回望清代王府建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东华图志》称孚王府的布局为“清代王府最典典型的格式”,“平面与《大清会典》的规定基本契合,且与《乾隆京城全图》上的怡亲王府大致吻合,说明其布局仍保持着清代中期的原貌,为研究清代王府建筑的宝贵实例。”

开发与保护

1979年8月,孚王府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孚王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10年11月7日,因一住户私搭的大棚起火,孚王府西配殿屋檐的梁柱被烧焦。2010年底,占用正殿的一家研究所搬走后,正殿的修缮工作随即开始,截至2011年3月已基本完成。

为加强对国家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2023年11月,《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腾退范围内公有住房房屋置换指导意见(试行)》发布。同期,北京市文物局发布了《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首批文物腾退保护利用计划的函》,孚王府正式列入《首批计划》,按照《指导意见》开展腾退。2025年7月14日上午,孚王府文物腾退项目正式启动签约,项目涉及居民200余户,签约期为25天。

相关事件

安全隐患整改

截至2005年11月,孚王府的大门上,挂着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兴图音像电子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北京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国散文诗学会等近10家单位的牌子。院内,一些搭建的小平房已经破败不堪,在院落边上,堆放着高高的上千个啤酒瓶、蜂窝煤等。院子内的树上,随意绑着一些绳子,晾晒着衣服、床单等物品。在前院的空地上,数十辆车横七竖八停放着。内院门口的大石头狮子,已经被私搭的建筑挤在一角。内院内,则有篮球架、羽毛球场等设施。私搭乱建、乱堆易燃杂物、使用液化石油气及大功率电器现象非常严重,院内没有消防通道,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后北京市文物局对孚王府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通知书中称,责令在2006年11月22日前,各单位要为文物建筑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消防、避雷等安全设施;责令2006年11月22日前,将未经批准的非文物建筑予以拆除。

发生火灾

2010年11月7日,孚王府西院西配殿后侧的3个大棚突然起火,大棚距西配殿不足一米。院内居民称,起火的3个大棚面积共约20平米,是一名于姓电工自行搭建的简易房,大棚里放有自行车、被褥等杂物。一名目击者称,事发时,他在胡同口看见一股浓烟,走近查看时才发现是简易房失火。多支消防队赶到现场,消防员发现火势不断往外蔓延,大棚顶部的一根电线受殃及起火燃烧,明火不断往西配殿蔓延,直到8日凌晨3点才将事故处理完毕。火灾不但导致数十户居民停电,也将孚王府西配殿屋檐的梁柱烧焦。

参考资料

孚王府.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5-07-26

孚王府.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7-26

14座被占用王府应纳入疏解范畴.新华网.2025-07-26

涉及居民200余户,孚王府启动签约腾退——.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5-07-26

北京旧城保护将设特殊政策 永定门箭楼将复建.北方网.2025-07-26

北京7文保单位限期一年整改 .新浪网.2025-07-26

孚王府私搭房起火殃及西配殿.新浪网.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