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艺术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五年,授予艺术学学士。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主要研究音乐学、器乐学、作曲和作曲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方面,进行音乐分析、创作、编辑等。毕业后可从事音乐分析、音乐创作等工作。
专业发展
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往往以西方“新”音乐在我国的传播为标志。自20世纪初期的“学堂乐歌”兴起以来,西方音乐在中国不断传播与发展,与此同时,西方专业作曲技术理论也开始进入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新思潮的冲击下,开始走向探寻民族化和个性化的道路。随着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发展,音乐与舞蹈类专业经历了一场洗礼,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快速地萌芽、成长并且不断成熟。1920年,萧友梅博士将西方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与作曲技术理论带回国内,直到1927年国立音乐院的创建,中国专业音乐事业得以真正的展开。
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12年)》中,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设为新开设专业,专业类别为艺术类,专业代码为130203,授予艺术学学士。
培养标准
培养要求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系统掌握音乐创作技能、听觉技能、指挥技能和其他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能够在文艺团体、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文化部门、传媒行业等从事音乐创作、指挥、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学生须了解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历史脉络、前沿动态和发展前景,并系统掌握从事音乐创作、音乐指挥、音乐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创意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参与社会音乐活动、参与社会音乐文化建设活动的相关知识。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组成,同时应包括实践、实训、见习与实习、毕业音乐会与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课程体系应覆盖专业知识体系的主要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包含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各高校应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形式组织4类课程。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包括实践学分和实践活动两部分。实践学分在培养方案规定中占总学分数的15%~25%,其中,教育部规定军事技能1学分,本科毕业音乐会、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创新创业1~2学分。研究实践、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等专业实践所获学分须大于社会实践所获学分;实践活动应进行课程化管理,应制定管理和指导制度以及相应的实践方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实践目标和要求,要有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专门教师予以指导和管理。
毕业写作
毕业写作包括选题要求,内容要求,指导要求,答辩要求。选题要求包括选题需与研究、艺术、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并且应立足于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每人1个题目,本校近3年选题不能出现实质性重复。内容要求包括对专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可以是理论研究、田野调查报告、学习与实践体会、实验报告或案例设计分析、项目策划等,写作中要有一定的独立观点和见解,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并且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不少于5000字。指导要求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由具有讲师(含)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指导,并且指导教师能够全过程指导学生开展选题研究工作。并且在指导过程中需要配备助教,助教须协助指导教师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并参加论文答辩。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本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继续深造,研究生考研方向有音乐、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音乐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在文艺、广播、影视类单位:音乐分析、音乐创作、编曲作曲、音乐改编等相关岗位就业,也可报考铁路公安局、边防检查站等国家公务员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规模包括音乐类本科各专业生师比应控制在11:1的国家合格要求范围内。各高校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授课时数等需要,配置专任教师,并适当聘请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实践型主讲教师(不超过教师总人数的25%),以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和辅导。教师队伍结构包括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35%,其中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在编主讲教师中,90%以上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开设音乐学和作曲技术理论类课程的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博士学位。音乐表演专业教师应有在独立设置的音乐(艺术)学院学习或进修的经历。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30-55岁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教师总数的2/3。
教学条件
各高校可根据办学定位,以平均5~6人/间为基数,设定琴房总量标准、专业课程教室(20节/间/周)、实验(教)室、音乐厅、音乐科技实习场所及其设施,确保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生均藏书(含乐谱、音像、电子类图书及数据库等)量不少于80册,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不小于18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4000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不低于10%。明确规定各类教学设备与乐器的年折旧率与更新周期及标准,以及相应的钢琴调律、乐器维修专业人员,保证乐器与教学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各高校应积极主动与各文艺院团、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非物质文化传习场所、音像编辑出版部门、群众文化场馆、地方政府、社区以及社会单位等进行联系,建设音乐类本科专业艺术实践与教学、科研、创作实习基地,努力把学生的舞台实践、音乐研究与艺术创作和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结合在一起,提升音乐类专业学生的艺术综合实践能力。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高校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2所,A+档次的学校3所,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学教育评价网2024-2025年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的学校1所,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作曲与作曲理论专业介绍.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5
2023中央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5
中国近代作曲技术理论形成与发展研究(1919-1949).中国知网.2023-04-29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网站.2023-05-29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6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国家公务员局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2023-05-16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阳光高考.2024-04-21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21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第一.www.chinaxy.com.2024-05-16
2024-2025年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www.nseac.com.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