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球

马球(英文:POLO),是运动员骑在马背上挥杆打球的一种体育运动。马球又叫击鞠、球戏、打球、波罗球等。

马球运动在中国唐朝时期发展到了巅峰,是一项高雅、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活动,还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一项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体育活动。作为娱乐活动项目,可供皇室贵族们消遣,也能用于普通百姓们健身娱乐。

现代马球运动已具有完善的运动体系,全球各种赛事不断,各地的马球场风景优美、各具特色;各国的马球俱乐部不断的涌现;各种新型材料不断的应用在马球的器材上。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首次将马球运动列为马术运动的比赛项目,随后1908年、1920年、1924年、1936年又四次将马球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但此后未再列入。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具有悠久的历史,成立于1910年。作为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具声望的马球会所,天津环亚国际马球会(“环亚国际马球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马术设施,由国际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国际上马球项目由国际马球联合会(FIP)管理和组织。中国的管理机构是中国马术协会,简称“中国马协”,英文全称Chinese Equestrian Association,缩写为CEA。

马球重要赛事有阿根廷巴勒莫马球公开赛、美国高尔夫公开赛、温莎公园草坪上的三大赛事(皇后杯+皇家温莎赛+阿奇大卫赛)、卡地亚圣莫里茨世界杯。

历史沿革

马球,史称“击鞠”“打球”,或“走马击球”,是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  

中国历史上的马球运动

马球运动最早从汉代开始兴起,并在中原及黄河流域流传开来,到唐宋时期已经非常盛行。

汉代称马球为“击鞠”“蹴鞠”“鞠戏”。由于汉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文化的繁荣,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和竞技活动的机会。其中不乏有马球流行的记载和实物的遗存。

东汉(25~220年)末年,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写过一篇《名都篇》,其中载:“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这首诗描写的是身着华丽服装,佩剑携弓的“京洛少年”们在南山进行狩猎活动和“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击鞠活动。这里的“连翩”是曹植《白马篇》中“连翩西北驰”的“连翩”,是形容词,用来形容“击鞠”姿态的矫健。“击”根据《辞源》、《辞海》注释,本义是:打、敲打。“鞠”根据郭璞《三苍解》述:“毛丸,可蹋戏”。“壤”即土地、大地、场地的意思。这也是至今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有关马球的记载。

唐朝因具有良好的政治、社会经济及开发的文化政策,使得马球运动鼎盛起来,并迅速在军队中流行,也成为士兵锻炼重要活动之一;在宫廷中盛行,甚至皇帝也亲自参与马球竞技,唐都长安的皇家宫苑修建了5~6块马球场;由于皇家的喜爱,使得马球运动很快在贵族、普通百姓中得以推广和普及,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女子打马球表演。到宋代时,这项运动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譬如马球运动被列为科考项目,不但武举科目,甚至进士考试也要考马球运动;每年三月皇帝要亲临球场打球,并且规定第一个球一定要皇帝打进去,甚至在重大盛典或大型礼宾活动中,必须开设马球表演赛。

唐摭言》卷三记载了这样一段有趣的马球竞赛故事:干符四年(877),各地到京都长安应考录取的进士们在月灯阁举行打球会,有几个左右神策军的军官要和他们比赛马球,其中有个新进士“刘覃谓同年曰:‘仆能为群公小挫彼骄,必令解去,如何?’状元已下应声请之。覃因跨马执杖,跃而揖之曰:‘新进士刘覃拟陪奉,可乎?’诸辈皆喜。覃驰骤击拂,风驱雷逝,彼皆愕视。俄策得球子,向空之,莫知所在。数辈惭沮,俯而去。时阁下数千人因之大呼笑,久而方止”。这说明当时的文人学士中平日也有练习打球技术者。

经历元代的继续繁荣过渡时期,马球到了明清时期,仅作为宫廷礼制或者民间的活动来开展,尤其是清代满族禁止汉人养马,使得马球运动失去存在的根基,再加上清中后期国家的衰落而导致马球运动在中国渐渐销声匿迹,以至于20世纪80年代几乎没人知道这项运动。 

塔吉克族马球是塔吉克族一项传统的马背竞技运动,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地区的帕米尔高原。历史上塔吉克族马球多在上层社会中开展,11世纪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中即提到马球是疏勒国贵族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艺。中国体育博物馆考察队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石头城下的山脚滩里发现了一处轮廓清晰的古代马球场,这个马球场同史料上常见到的修筑在郊外空地上的马球场形态一致,可见马球在新疆地区起源很早。  

塔吉克族马球球场长180米,宽70米。马球是将粗羊毛绳缠成团,外面用黄羊皮缝制而成的直径约12厘米的圆球。球棍呈铲形,长约1.2米。参赛队员共有12名,设有前锋、后卫、守门员等岗位,每场40分钟,分上下两场,规则与足球相似。其计时沿用古老的木碗滴水方法。 

塔吉克族马球比赛场面热烈,对于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价值。另外,研究塔吉克族马球对于丰富我国马背竞技的内容和形式,研究少数民族尤其是塔吉克族的体育史及马球在我国的发展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塔吉克族马球的传承人都已年近七旬,这项运动没有固定的场地、组织、经费来源,也没有完整的资料,想要传承发展下去困难重重,需要及时抢救保护。2008年马球(塔吉克族马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现代欧美的马球运动

唐朝开始,马球运动就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唐朝与吐蕃地区的交好,使得吐蕃地区的马球运动深受唐朝的影响,进而开始了马球运动在南亚地区的传播之路,也间接地促成了现代欧美马球的产生。现代马球运动在19世纪50年代由英国人从印度带回英国,由于这项运动集速度、规则、技术、对抗、团队和礼节为一体,是锻炼“领导智能”的最佳方法,因而成为英国历代皇室、贵族成员都必须从小练习的体育项目。1850年,英国骑兵队着手制定了第一部马球规则,1870年英国马球宣告诞生。随后马球迅速传遍欧洲,并且从欧洲的宫廷逐渐传播到全世界。1900年,1900年巴黎奥运会首次将马球运动列为马术运动的比赛项目,随后1908年、1920年、1924年、1936年又四次将马球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但此后未再列入。当时马球运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迎来了马球的黄金时期,后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经济一蹶不振,也影响了马球的后续发展,使之退出了奥运会。如今,世界各地都有了马球运动,它拥有国际性组织和统一的比赛规则,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马球强国,像阿根廷、美国、英国、法国等,也出现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大马球赛事,如历史悠久的阿根廷巴勒莫马球公开赛,最为世界瞩目的卡地亚皇家温莎杯马球赛和迪拜草地马球赛。

相同点 

古今马球运动都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运动,参赛者都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身着统一的球服参加比赛,都有统一的球场和比赛用球,都有一定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参赛者在比赛中都有坠马受伤乃至死亡的风险。马球的大小古今大致相同;颜色上,古代马球也有白色的,现代马球则统一是白色的。

不同点 

一是球具的形制不同。古代马球形如拳头,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各种颜色,有的还加上雕饰,被称为“彩”“七宝毬”等,当然也有白色的素球。其毬杖长数尺,顶端像偃月,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杖身雕上精美纹彩,被称为“画杖”“月杖”等。而现代马球为柳木制成,球槌为木制,柄长1.2至1.4米,厚1.9厘米。槌头成雪茄状,长22.8厘米,直径5.1厘米。相比较而言,球体大小古今基本一致,但球体的外形和颜色不同:古代马球中间镂空,颜色丰富多彩,有的还加以雕饰,材质选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现代马球为统一的白色,不加雕饰,材质选用柳木。球杖也不同,现代马球的球杖叫做球槌,垂头成雪茄状,杆头用有韧性的木制,与杆成77.5度。

二是比赛的用马不同。古代马球比赛所用的马匹均为战马,对没有做太多的保护;而现代马球运动所用马匹为比赛专用马匹,大多是经过多年培育和训练的马匹,比赛前马球马要做严格的保护措施。如为马腿缠上马腿绷带,那是比赛中最容易被击中的地方;飞散的马尾可能影响挥杆,要把马尾如同编麻花辫那样编起,一折为二,并拧起扎紧。现代马球比赛所用马球马的装扮不仅是为了漂亮,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激烈对抗下马匹和骑手的安全。

三是参赛者及数量不同。由于缺少对我国古代马球详细规则的描写,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出土的古画和文物上考究,比如:史载李显景龙三年,吐蕃派遣使者尚赞咄(官名)来长安迎接金城公主。唐中宗邀吐蕃使者观看汉人比赛马球,尚赞咄见汉人打球技术一般,便上前禀奏唐中宗,要与唐朝马球队比赛。唐中宗答应了吐蕃与汉族交锋的要求。结果。经过几局的较量,“吐蕃皆胜”。唐中宗见吐蕃人球技高超,又派皇室中的马球高手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等四人出战吐蕃十人。开赛之后,李隆基往来奔驰如风回电激,挥动球杖,所向无敌,连连洞穿对手大门,并大获全胜。李显大喜,赏赐了优胜者。另外,陕西省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也充分表现了唐朝马球运动的场景,这说明唐代比赛人数没有具体的人员限制。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也有马球图,全图高130至240厘米、宽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20余人,皆着各色窄袖袍,足登黑靴,头戴头。古代马球运动在比赛中有统一的行头“窄袖袍、黑靴和幞头”,但没有具体的保护性的服饰。比赛人数也可以不等:唐玄宗等人4对10;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上又画了20余人,从打扮上可以看出两队人数均在10人以上。而现代马球比赛每队仅有4名球员,根据号码不同,而负责不同区域——1号为前锋,2号和3号为中锋,4号为后卫,场上没有守门员。

四是马球的功用不同。我国古代的政治性较为突出,竞技性相对较弱,比如说唐朝吐蕃之间的马球交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原因,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唐与吐蕃之间的马球比赛胜败就显得很重要了。而现代马球所体现的多为竞技性,其政治性较弱。古代马球运动有军事训练的目的,还有古代马球有观礼的作用。

比赛规则

运动分级

现代马球运动是以级别来划分的,等级平分赛也称让分赛,是由美国马球协会(USPA)第一届主席H·L·Herbert首次引入马球比赛中的一种记分体系,旨在使每队获胜的机会均等。冠军联赛多采用此体系进行比赛,到1910年,英国印度也开始在比赛中采用此体系。赛前根据参赛球员的以往成绩排名而划分等级,马球的级别对于马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每个球员都要有马球的级别,只有有了马球的级别,才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进行规则相同的比赛。当然,世界上所有的马球的大型比赛也都是以马球级别来进行比赛的。分为高级比赛组,中级比赛组,低级比赛组,还有不限制级别比赛。马球的级别是按照国际规则标准,由各国马球组织来分配的。根据JNPWATSON(1989年),英国的高级比赛一般在17—22级之间,中级在12—15级之间,中低级在8—12级之间,低级在4—8级之间,还有更低级组的比赛。比赛的开始,分别将每队球员的等级加起来,登记分数低的队可优先获得一定比赛分数。或者是使两队的等级分数和相等进行比赛。让分的多少根据两队之间的级别的不同,用相乘数乘以比赛的节数,再除以6进行让分,所有的小数部分均以0.5计算。例如20级的队伍,对抗22级的队伍,在进行4节的比赛的情况下,20级的队伍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就会得到1.5分的让分(22-20=2,2*4=8,8/6=1.5)。在阿根廷,可以看到最精彩的40级别与40级别对抗的比赛。在英国,人们喜欢把自己的级别保持得越低越好,因为这样可以在比赛的开始得到更多的让分,从而使比赛也更加激烈。

比赛规则

马球比赛一般有4局、6局和8局,每局7分钟,比赛两局之间休息3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每队的4名球员即1号为前锋,2号、3号为中锋,4号为后卫,无守门员,另有2名骑马裁判。参赛两队成对峙之势,只等裁判一声令下,在赛场中线抛球,便策马扬鞭,互相掩护、挥杆而击、紧密配合、奋力拼搏。马球比赛因马的奔跑速度快,为防止发生碰撞,在规则中制定各种保证安全的限制。比赛中,裁判主要依靠运球路线(球被击后的运行轨迹)和球员进攻权来进行处罚。比赛规定对方球员不可在进攻球员前横穿运球路线以干预进攻或者将他撞离运球路线。在进攻球员没有被阻挡的前提下,并排从侧面阻挡或使用球杆干扰是允许的,角度小于45度的冲撞也并不算犯规,但冲撞接触点仅仅限于马的臀部和肩部,球员间的故意碰撞则视为违例。队员犯规按照犯规的性质、地点和严重程度,分别处以原地罚球、30米罚球、40米罚球、60米罚球。当比赛发生以下几种情况时:1、犯规时;2、人、马摔倒或者受伤的情况;3、马具设备断开,球员头盔撞落,以及球滚出边界时,比赛铃声会示意比赛暂停。但是,球员在比赛中换马以及球杆折断更换时,比赛继续进行。以进球数多少判定输赢。

比赛场地

现代马球球场多是在围山绕湖,风景秀丽的地方建立,马球场纵深在庄园或者度假休闲山庄内部,和旅游景区完美的融合,不用忍受城市里的噪声,不必呼吸汽车的尾气,周围的环境会令人心旷神怡。标准的马球场长300码(275米),宽160码(140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的大小,有草地场地,土地场地,沙土场地和雪地场地等,但是草地场地最多,维修费用也最贵。马球场地围板装置,是在马球场地边线处设置阻挡马球出界的可拆卸的围板,围板高度约11英寸(1.2米)。围板外侧装有加强支架。围板场地20的优点是击球不会出界,使比赛更加连续、激烈、有趣。在围板内侧上缘处设有柔软材料制成的防冲撞层,人和马不易受伤,比赛更为安全。围板装置是活动结构,易于拆装和运输,也便于工业化大批生产。踏草皮是在马球比赛结束时的传统活动,一扫比赛时的紧张、激烈的气氛,焕然之的是享受阳光、绿地、清新空气的气息,在欢声笑语中结识一些热情的马球运动爱好者,增进友谊,体验马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服装

骑马驰骋、击球、得分是每个马球运动员的最终目的,但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套好的装备能帮助球手实现愿望。现在马球运动需要很多装备,头盔、球服、护腕、护膝、长靴等等。骑马时禁止戴各种装饰品。如项链、耳环和各种珠宝。甚至长发的也要把头发挽起来,收到帽子里面去。头盔是保护头部避免损伤的最好装备,研究表明在马球比赛中头部受伤是最常见的,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最大的。由于需要组队的关系,马球盔往往有多种颜色,与传统的马术盔相比,马球盔的帽檐更宽,对脑后部遮蔽的范围也越大。一般来说,质量好的马球盔都用玻璃纤维做为头盔架构或者硬塑料制成,以约4毫米的聚氨泡沫填充而成,外层包着的是皮革,头盔上有一个金属的防护网或者风镜。内部有柔软的海绵内衬,能够预防和减轻摔下马,头盔配有一个金属质的防护网防止被马球或者球杆击中时候对头部或者脸上造成伤害。现在比赛规定必须戴三点固定式的头盔。要选用和自己的头形适合的头盔,一般马球头盔分为布面和皮面2种,尺寸大约在52号——63号之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背心是紧身的,外穿专业POLOT恤,材料采用先进的纳米材料或者纯棉针织产品,柔软而又具有弹性,颜色多样化,既通风透气,又可以避免运动员的胸部、肋骨和内脏受到撞击,有减震保护作用;而球员们则知道,穿白色裤子的目的是因为马和许多哺乳动物一样,几乎是个色盲,任何事物在它们眼中都是黑、白、灰三色,因此,白色是对马来说最明显的颜色。马裤应选紧身、厚实、耐用的,可以防止擦伤。在马球比赛中,球员的腿部与球杆或球碰撞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厚厚的护膝则会让你免受皮肉之苦。马球护膝是用油浸泡过的皮质制成的,要比一般的护膝厚得多。护膝的正面有一个凸出来的圆形小垫,其直径与球的直径大小相仿,也是针对马球运动专门设计的。

马球靴最好是长筒马靴,关键在要有不高不矮的后跟。靴头最好附有钢板,可以保护脚不被踏伤。马球靴都是由手工缝制而成的,选用的牛皮也是最上乘的材料。一般情况下,马球靴的皮质都很厚,而且通常还会有两层牛皮缝制成的球靴,这样就能更好的保护马球球员的双腿,可以让球员自如的驾驭马匹在赛场上奔跑,球靴可以把球员的双腿紧紧包住,直至膝盖。马球靴的颜色一般可以从浅棕色到深棕色、深栗色,但是黑色的马球靴是不允许出现在马球场上的。马球靴的基本样式是拉链前置式球靴和粘扣系带式球靴。

比赛用球

现代马球比赛中对马球的比赛用球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在规定的限度内,直径在3—3.5英寸之间,体重在3.5—4.5盎司之间,用竹条、柳条编成,或者由坚实的硬塑料制成。在现代马球比赛中常见的马球用球有TEC的光滑球马球;得克萨斯州波罗球;阿根廷马球马球球齿球。在过去,马球球是用木头雕刻而成,中间挖空。木制马球球在飞行中容易发出口哨声。正因为如此,马球选手实际上可以听到一个球来,从而避免被击中。然而,木制马球往往被击中时容易裂开,使得比赛不得不在中途停下来更换用球。现代塑料马球球不产生一响的声音,但是他们很少裂开。在1970年代伯纳德科恩发明的现代塑料制作而成的TEC马球球。塑料马球球虽然在被击打时容易变形,但是马球可以自己还原的优点是木制马球没有的。有时裁判用另外一个马球取代马球比赛用球,整个马球比赛需要大约两打马球球。裁判员收回的球逐渐还原,而不必更换。这样在比赛中即可以节省时间,又节省马球用球的资源。

比赛球杆

与古代不同,现代马球运动规定,球员一律右手持杆。球杆一般都有橡胶包裹球杆以增加握力和稳定性,手柄底部有护白色带子缠绕在大拇指上,球杆一般用亚洲马来西亚、印尼地区生长在深山丛林中的藤由能工巧匠用其独特的工艺来制作。杆头则是由一种名为“TIPA”的阿根廷硬杂木制成并标有号码,锥形的杆头是雪茄的形状。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和高尔夫球、网球一样,马球球杆的材料和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完善,有着22年制造历史的Fibercanemallet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反螺旋套45度的碳形成了双重增加了抗扭强度。新型复合材料球杆不仅重量减少了70克,而且了加强减震性和防水性,同时还能有效的增大“甜点”的面积。尽管合成材料制成的球杆有很好的手感和平衡能力,但是顶尖的马球球员认为在击球的一刹那两种球杆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干有一种内在的固有特性使其成为制造马球杆的理想材料。目前仍是马球高手的首选。

选择球杆就好比战士选择武器,合适的球杆才能更好的发挥球员的水平,大多数的球员更喜欢使用距杆头1/3处有良好弹性的球杆。马球杆的长短是与骑手所乘骑的马的高度成匹配的,一般有51英寸、52英寸和53英寸三种规格。球杆的平衡性和杆头的重24量对于马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一般女性球员喜欢选择轻一点的杆头。所使用的杆头重量大约为160-190克,而男性球员使用的杆头重量一般为为180-220克,一些身材高大的球员的杆头重量可以达到230-240克。

比赛用马

在世界上现存300多个马种中,按马的性格气质来分,可分为热血马、冷血马和温血马。热血马个个都像热血青年,通常都用作速度赛马;冷血马体型庞大,通常都作为工作用马;温血马是热血马和冷血马杂交而成,体型和性格在两者之间,马球运动使用的正式温血马。

由于马球这项运动在进行中相对比较激烈,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就对运动员和马都是一种考验。所以对马球用马严格的要求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马球比赛运动强度大,对马的体力要求高。马球用马必须有良好的体力和耐力才能适应。比赛对抗激烈,经常出现急停、急走、急转等现象。所以要求马球马要有极好的柔韧性和爆发力,机动性、灵活性强,且有良好的步伐。马球用马个头也不应过高,如果过高灵活性就不够了,也会影响球员击球。因此,有些国家还有专门的培育马球用马。英国培育的马球用马是以当地小型马与小型纯血马杂交而得的,现在的马球具有很强的阿根廷血缘关系。阿根廷被誉为“马球王国“,除了他们球技高超外,跟他们培育的马球马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一匹训练有素的阿根廷良种马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一百万美元左右。阿根廷马球队能连获奥运会马球冠军,这与它拥有大量的世界一流的马球用马是分不开的。

现代马球运动在我国虽然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马匹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马种。用于打马球的马匹基本都是本地品种或杂交品种。北京长城阳光山谷马球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马球队之一,球队所用的马基本上具备马球用马的性能:安达鲁西亚(西班牙马优秀后代)、奥尔洛夫(俄罗斯快步马),他们还利用自身丰富的马匹资源每年自繁自育大约60匹“阳光马”专门用于马球比赛。“阳光马”是用纯血马与三河马、蒙古马、伊犁马等本地品种杂交而形成的性能优良的“品种”。它不但继承了纯血马的优秀体形和本地品种的性能:体型中等(身高大约150cm)、暴发力强、灵活性好、耐力持久、短途速度快、抗病力强、对恶劣气候有良好的适应性。我国还有资源丰富的天然辽阔的大牧场,这些对开展马球运动都是极为有利的条件。

马球用马的身材和年龄不限,但需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灵活性,特别是脾气温顺,听从指挥,否则易在激烈对抗中受惊、失控而引发事故。因此马球马的训练要求十分也很严格,几匹马要能并排前行及奔跑训练,不能互相踢打,横排马贴在一起走,能26急跑急停,才能适应赛场上的要求。调教成熟的马球马,甚至从后面接近也不会后踢,也能在球手击球时灵活让出击球位置。一般在顶级马球赛事中每匹马只能跑一节,否则将筋疲力尽,而在马球俱乐部的比赛中一匹马则可以跑两节。

马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高对抗性的运动,对人对马都有着潜在的危险,现代马球比赛规定每匹马最多只能参加两局比赛。比赛中如果控制不好,很有可能会对马匹资源造成危害。因此,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马球比赛中很多球队甚至是球员都配有专业的医生和兽医,有救护车在场外等候。当然马球运动员和马匹都买有意外保险。

中国古代无论是战争还是狩猎,对所用马匹的马尾都必须进行挽扎。这一习惯在马球运动中被完好的继承了下来,并且被发展得更加多彩多姿。马球比赛时要对马尾进行包扎的习惯,历千余年而不衰,竟从古人完整地传给了今人。比赛前马球马都要做严格的保护措施:为马腿缠上马腿绷带,那是比赛中最容易被击中的地方;松散的马尾可能影响到挥杆或者互相缠结而影响比赛,所以要把马尾如同编麻花辫那样编起,一折为二,并拧起扎紧。锥形状是唐朝马尾的挽结形状,这种形状可以说是鉴别唐代马匹不同于其它各朝各代马匹的最大最准确的特征。凡唐墓出土的各种马俑及唐代绘画中的各种打球马与战马,尾形皆作此锥形状;球场上马秋马的装扮不仅仅是为了漂亮,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激烈对抗下马匹和骑手的安全。

观赛礼仪

出席马球赛,需要注意一些礼仪,比如着装方面,在初赛或者是普通赛事日,着休闲服即可,而在决赛曰一般则需要着正装。而在观看比赛时,不可坐在马球场周围的护栏上,不要用闪光灯拍照,尽量保持低音量,可以为场上的精彩比赛轻声鼓掌,但掌声必须短促且轻等,这些礼仪要求总的宗旨是保证马匹不受惊吓,以免造成危险隐患。

球赛还有个传统,在第三局比赛结束后,也就是上半场结束后,有一个分钟左右的“踏草皮“活动,所有现场的观众都可以进入到比赛场地,把上半时比赛马匹踩踏起来的草皮踩平。当然人们也可以在现场和马匹一起互动一下,比如拍照合影等,而主办方通常也会事先藏好一些如红酒瓶塞之类的小物品在草坪上,发现并找到的观众可以用它去换一瓶红酒做纪念品,一起尽情享受这项赛事带来的欢乐。

重要赛事

阿根廷巴勒莫马球公开赛

世界上十几个10级马球员中有10个在阿根廷打球,连哈里王子都扬言要去那里和马球大师阿道夫—卡姆毕阿索学打马球。阿根廷是马球迷一生必须经历一次的“麦加”。自1893年开始,联赛已经举办过117届比赛,于每年11月末、12月初举行。

美国公开赛

世界三大马球巡回赛(其他两项赛事为阿根廷冠军杯、英国冠军杯)之一。第一届美国马球冠军杯公开赛于1904年在凡柯特兰公园举行。现在,美国公开赛于每年一月在麦多布鲁克马球俱乐部举行。赛事持续一个月。

温莎公园草坪上的三大赛事(皇后杯+皇家温莎赛+阿奇大卫赛)

这项赛事于每年六月在英国举办,比赛因皇室成员观战而格外隆重。另外赛场上名媛的新帽子和观众踏草皮的古老传统也是赛事的亮点。

卡地亚圣莫里茨世界杯

作为瑞士的滑雪圣地,两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圣莫里茨世界杯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自1986年首届雪地马球赛举办以来,每年一月赛事期间,慕名前来的名流络绎不绝。

俱乐部、会所

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

成立于1910年的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豪门权贵、政界要人、社会名流进行马球竞技、社交聚会的场所。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的历史代表着美国的马球史,并当之无愧地荣获了“加利福尼亚州最古老的马球俱乐部”“太平洋海岸最受欢迎的马球俱乐部”以及“全美夏季马球首都”等多种美誉。以圣塔芭芭拉马球俱乐部的徽标为商标的国际知名服饰品牌——圣大保罗正是从这里诞生的。圣大保罗品牌一贯秉承着马球运动积极进取、全力以赴、协调一致、奋发不懈的精神,依托着悠久的品牌文化和自身高贵、经典的气质,经过众多名师多年来的精心雕琢,将其刻画成为一种款式经典、风格简洁、令穿着者充满自信和活力的服饰,圣大保罗已成为了当今绅士休闲服的代名词。

天津环亚国际马球会

作为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具声望的马球会所,天津环亚国际马球会(“环亚国际马球会”)坐拥两个国际标准的马球场、现能容下约205匹马球马的马房、全天候训练设施、骑术学校,还有豪华的会所酒店。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马术设施,由国际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

天津环亚国际马球会于2010年11月开业,集体育和社交元素于一身。除了是富国高银雪马球2012和2013年世界杯赛的主办赛场,也主办其他盛大国际马球赛事,如春季、秋季马球赛及从青少年到专业球员的不同级别的马球赛事。

著名运动员

邱一草,他是中国首位马球奥林匹克杯冠军、著名马球运动员。

12岁的邱一草被父亲送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劳蒙特学习,14岁在学校尝试体验马球运动,16岁时学校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体育课要学的项目,因为从小喜欢在内蒙骑马,也了解到马球与中国有着深远渊源,于是选择了这项运动。从此,"Polo"这个词在他的脑海中定格,也成了今后让他专注一生的事业。

2013年,29岁的邱一草在伦敦正式组建了海外第一支代表中国的职业马球队——中华麒麟马球队。2019年6月9日,英国赫林汉姆公园国际马球赛于伦敦举行。作为该赛事举办10年来首支参赛的中国球队,邱一草率领队伍连克劲旅,代表中国荣桂冠,捧起了马球奥林匹克冠军奖杯。这座冠军奖杯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流传下来的马球赛奖杯,也是国际奥运史上最后一次马球赛事的奥林匹克奖杯。

菲格拉斯(俗称“纳乔”)是世界上排名前100位的马球运动员之一。作为国际电视节目的常客,这位大明星拥有巨大的全球粉丝群,曾经被《名利场》杂志的读者选为全球第二帅的男人。纳乔的最新职务将帮助打造AMAALA的世界级马球设施,并在国际马球比赛中代表该品牌。

相关事件

2010年6月27日在纽约总督岛上举行的慈善马球比赛中,哈里率队与来自阿根廷的世界级马球冠军菲格拉斯一决高下。王子的出席自然成为这场比赛的最大看点,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在抢球时竟从马上跌落下来,着地后还差点翻了个跟头。

即便出现了上面的“小插曲”,哈里率领他的队伍仍以5比5的成绩逼平对手,但最终还是在加时赛中被打败。慈善马球比赛是哈里王子公益事业的一部分,他曾许诺继承已逝母亲戴安娜王妃的慈善事业,帮助艾滋病儿童。

运动变体

蒙古族驼球比赛

蒙古族驼球比赛是一项与众不同的体育竞技项目,由运动员和骆驼相互配合完成。除了运动员,驼球比赛中另一位“重量级”选手就是骆驼。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是独具特色的“红驼之乡”,这里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骆驼畜种和其文化元素,蒙古族驼球比赛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很受当地人的喜欢,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驼球比赛由马球比赛演变而来,开始只是民间游戏,没有严格的比赛规则,只要场地稍加平整即可开展,简单易行,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独特的竞赛规则。比赛中球员可采用多种技术击球,还可利用乘驼进行掩护并合理冲撞。

多年来,乌拉特后旗积极扶持骆驼文化及蒙古族驼球项目的传承与发展。2017年至今,已经连续组织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骆驼文化旅游节和十届国际驼球邀请赛。2015年和2019年,乌拉特后旗蒙古族驼球代表队先后参加了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荣获了表演赛金奖。蒙古族驼球逐渐被大众所熟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蒙古族驼球比赛行列当中。这项比赛现已成为最具特色体育运动品牌之一,乌拉特后旗也先后获得“中国驼球的摇篮”“驼球之乡”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乌拉特后旗一直致力于开展骆驼的保护工作,并于2005年与蒙古国驼球运动协会签定《合作备忘录》,在保护和改良野骆驼品种、发展驼产品加工业、开展驼球运动和速度竞赛运动方面达成共识。

蒙古族驼球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更为乌拉特后旗体育、文化事业、旅游观光、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全民健身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乌拉特后旗的一个亮点。

牦牛叼羊比赛

野牦牛叼羊,这是塔吉克族男人展示力量的最好方式。数十名骑手穷追不舍,奋力堵截,合力拼抢。这既需要个人娴熟的技巧,更需要集体严密的配合。那种精湛的骑艺,以及塔吉克族男人的剽悍、敏捷、机智、骁勇,在叼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庆祝“肖贡巴哈尔节”的重头戏。

大象马球赛

大象马球赛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的印度,当时那里的英国贵族们经常以观赏、参加这种游戏打发闲暇时光,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发展成为目前的大象马球运动,兴起于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地。

比赛时,两队各遣大象出场激战,每只大象由两个人骑,前为骑士负责指挥大象,后为球员手持加长球杆负责挥杆击球进门得分。聪明可爱的大象,拖着笨重的身躯,摆动长长的鼻子,叫着跑着总是使比赛妙趣横生,带给观者莫大的惊喜。

比赛期间,赛事主办者还将举办一场慈善晚会,筹募大象保护基金。

参考资料

阿根廷马球圈曝丑闻 20余名马球大腕涉嫌逃税.腾讯体育.2023-11-13

有道翻译_文本、文档、网页、在线即时翻译.有道翻译.2023-11-13

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体育总局.2023-11-15

协会介绍.中国马术协会.2023-11-15

马球(塔吉克族马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1-14

华裔青年说 | 邱一草:续写“骐骥之跃”,让马球荣耀回归中国.今日头条.2023-11-14

世界马球明星纳乔-菲格拉斯出任AMAALA品牌大使.今日头条.2023-11-14

英国哈里王子出席马球比赛摔下马背(组图).新浪网.2023-11-13

驼背上的激战 再现非遗绝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11-14

我们的节日 | 看!帕米尔高原的春天来了!.今日头条.2023-11-14

[视频]大象赛马球 憨态可掬.央视网.2023-11-14